图里河湿地公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有着“鸟类的天堂”的 美称,应对全球变暖,抵御洪水,节约水资源等多方面作用,并且湿地有强大的 生态净化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违规开发湿地,建成工业园,导 致大量极危物种濒临灭绝,这也使得国家对于保护湿地越发的重视。本片以中国 内蒙古图里河湿地拍摄为背景,通过影片展现湿地之美,呼吁大家共同承担起保 护湿地的责任。
所谓选题构思是整个影片的主体思想及其意义的概括,是整个创作中应该遵 循的基本出发点。路易斯在《认识电影》中也强调选题构思是编剧在创作之初把 握影片整体思路的重中之重。因此《中国内蒙古》在选题上以湿地为背景展开构 思和策划,在影片中呈现多处自然湿地景观,并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
随着环保意识的唤起,关于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相关优秀作品问世。许多电 影制作人也利用各种类型影片诠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人”三部曲的“地之 篇”中人们以非凡反响的拍摄和制作技术进入到了昆虫世界,在陌生的微观生命 体中找到了人类的情感共鸣。“人之篇”中人性在人与自然斗争中得以再现。我 们所熟悉的“天之篇”更详细的记录了候鸟为生存而迁徙的过程。影片《Home》 穿越热带雨林,戈壁沙滩以大量航拍镜头,悠扬的背景音乐,抑扬顿挫的旁白, 告诉人们我们的地球家园正在经历资源枯竭,物种灭绝等磨难。《河上柏影》看 似在讲乡土,实则是在以“岷江柏”展开不一样的环保故事,既“树不需要人, 人却需要树。”因此,在经过综合分析、实地考察之后,作者选取内蒙古图里河 湿地为拍摄对象。具体综合原因分析如下:一是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 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再次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二 是内蒙古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其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到多地区生态系统的协 调发展。三是人与自然的平衡点,是让彼此共生共长之道。一旦打破,两败俱伤。 正如董卿所说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枪响之后,自然庞大的身躯倒下时落 下的尘埃足矣把人类压垮。因此本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激发人们保护自 然、爱护自然的热情。
- 11 -
在宣传片主题选定后,重点考虑的是宣传片的拍摄主体和拍摄内容[17]。只有 让观众通过宣传片,看到自然景物的秀美、宏大与壮丽,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的重 要性,才能够让观众与影片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让更多观众主动加入到保护自然 的队伍之中。《中国内蒙古》中的自然之美的表现内容主要在三方面:首先通过 自然之美感染受众,以内蒙古的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宣传对象。图里河范围较 广、横跨四大林场,湿地范围内生长生活着大量的动植物,而种类繁多的鸟类更 是湿地最突出最显著的风景特色,拥有大量的拍摄题材,这里的自然原始景观更 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其次,以自然之美触动观众,通过对原始湿地的拍摄和介绍, 激发观众对自然的向往,那种远离城市的喧嚣,返璞归真的自然世界更能让受众 意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再次以自然之美打动观众。在湿地生态环境下,能够 更加展现自然的多元性、丰富性和复杂性,四季的更迭、景物的变换,都是自然 最真实最美丽的展现,也是最能打动观众的内容所在。
叙事结构的角度可以分为线性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以及反线性叙事结 构。一是线性叙事结构是叙事前后紧密连接,常用的手法有平叙、插叙、倒叙等。 平叙是先后说明,交代事件背景或者两者相互交错讲述。倒叙和插叙是为了突出 主线的叙事,是一种表达隐晦的情感的方式。《泰坦尼克号》利用了倒叙和插叙 的叙事方法,影片开始由一名老妇人的回忆展开了这个史诗般的爱情故事,并且 在影片中期同时插入闪前或闪回的片段。线性叙事结构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能 够展现出主题和故事背景的完整性,将叙事连接起来,清晰的表达事件的前因后 果。
二是非线性叙事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叙事方法是创作者利用时间的改变, 例如略掉时间、突然闪回,时间的倒退等来突出人物内心活动。这并不是现实生 活中的事物,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人物脑海中对于过去的回忆。甚至一些时候 故事情节并不是完整的,这使得观众很难快速理解。这种交叉剪辑的大量运用, 使得非线性叙事影片能够给观众带来连贯的带入感和体验,同时,时空和视角的 变换也是叙事过程中的重要道具。例如《盗梦空间》影片从第五层梦境开始回忆 第一层,第二层并且故事情节一环套一环。三是反线性叙事结构是突破影片固有 的模式,去掉故事线,跌宕起伏的情节等。更多的是想抒发创作者自己的情感, 反而对于叙事结构看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中国内蒙古》运用了线性叙事结构中的插叙,将树木砍伐、土地干旱、狩猎野生动物环境破坏事件分段插入到图里河广袤青翠的湿地美景中,画面形成强 烈的对比并具有且明显的暗示。这种相对有完整的特点的手法,背景音乐从温馨、 欢快转向低沉、严肃,这种明显的提示,使得影片线索清晰分明,观众更容易接 受。在《中国内蒙古》影片的开头采用了时间顺序叙事方式,宣传片的第一分钟, 以俯视角度对自然环境进行全角式拍摄,并且展现图里河湿地自然“春、夏、秋、 冬”的各个季节交换的美丽景色。而后引出本片宣传主题——内蒙古图里河国家 湿地自然保护区。影片始终围绕图里河湿地的天然作为,即作为水陆生态系统过 渡区域,其发挥着生态自我净化、动物迁徙繁殖作用,维护着自然的平衡和动物 种类的多样性,被称之为“地球之肾”。因此,《中国内蒙古》宣传片就是将湿 地系统的自然作用,与图里河湿地的实地情况充分结合起来,让观众在领略图里 河美景之时,能够自然而然产生出“到那里看看”、“保护好湿地”的个人情感。
宣传片《中国内蒙古》采用了不同的画面造型语言和镜头造型手法,结合制 作手法。所谓画面造型语言是将真实世界选择、塑造为屏幕世界的手段。包括角 度、光影、构图等。而镜头语言的两大功能就是美感和表意。影片以镜头语言的 表达为基础,通过严格控制和选择进入画面的事物来叙事和传达思想。不仅给画 片增添了动感,而且有其艺术的造型特征。
所谓运动镜头就是摄像机连续运动或者连续改变镜头焦距。运动镜头更多加 强画面和拍摄对象的空间关系,创作者不断地改变视角,进而改变观众对不断变 化的画面产生的视觉冲击。例如《航拍中国》水平运动镜头从宏观到局部,除了 广角镜头下的大全景还可以用长焦锁定一头东北虎,将观众“带入”我们需要讲 的故事。垂直方向的镜头运动穿越云层分解更大视觉跨度,此外还有正扣式运动, 发现式镜头,和复合运动镜头。几种镜头的相互作用,使这部影片真正的“活” 了起来。
《中国内蒙古》宣传片将图里河的自然景象作为创作拍摄的核心内容,为了 更加体现出图里河的风景之美、自然之美,采用了不同的运动镜头拍摄图里河的 四季之景如图 3-1 所示,以时间和空间为主线,充分展现图里河在不同季节、不 同环境下的不同形象。拍摄内容用图里河的四季画面来展现:一是春天的图里河 孕育着生命,作品中以图里河广袤的图里河森林为画面,生机盎然、万物复苏, 充满着生命气息,彰显着对生命的赞美和赞叹,其中既孕育着新生命,更是为已有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环境;二是夏天的图里河阳光明媚、充斥着丰富的色彩, 树的绿、天的蓝、水的清,都是图里河的自身所拥有的颜色;三是秋天的图里河, 在作品中秋天的画面展现的相对较少,只有几个镜头,以枯黄的湿地画面呈现出 秋天气氛,飞鸟迁徙,树木凋零,虽有所萧条,但更多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四 是冬天的图里河,白雪皑皑,纯白而宁静,万物修养,使人心旷神怡、心神宁静。
本片主要运用了摇镜头和移镜头,所谓摇镜头是摄像机本身不动,镜头随着 拍摄者视线的运动而移动,两个事物安排在摇镜头的起落之间,可以将两者联系 起来。为了拍摄开阔的杜鹃花海,采用了摇镜头的拍摄方式,使其更具有表现力。 影片还采用了摇镜头拍摄丛林树木、高山云海,展现了内蒙古湿地的空间,突破 画面空间局限性,创造视觉上的张力,可以扩大受众的视野。所谓移镜头,摄像 机随着物体或者拍摄者运动而运动。移镜头的视觉效果要比摇镜头更加的强烈, 镜头在拍摄不断变化的画面,使其具有流动感,这种拍摄方式会让观众有参与感, 增强镜头的感染力。例如本片在拍摄野生动物鹿群奔跑时采用了左右移动的镜头 方式,开拓了鹿群在河水中奔跑时的横向空间。此外,在拍摄内蒙古图里河湿地 坡面地形和山峦起伏时采用了纵向移动镜头,突破了画面的平面限制,从荧屏上 把观众带入一个纵深的遥远的空间。
特写镜头加深影像记忆
特写镜头是影视作品中摄像机拍摄的细节镜头,例如人的面部表情,它呈现 人的外在情绪。特写镜头本意是聚焦并将细节呈现给观众看清楚,聚焦是框定你 只能看这一点。特写镜头的应用能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给受众留下强烈的感官 印象。与此同时,特写镜头还具有加重和强调的含义。德莱叶的《圣女贞德的审 判》,贞德的面部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意义,这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将面部的特写发挥的淋漓尽致的经典影片。伯格曼的《假面》就是此种蕴意的经典。 著名艺术家埃普斯蒂安也给予了这种电视语言同样高的价值,称之为电影的
灵魂。在影片《蓝》中特写镜头几乎占据整场影片,例如人物面部特写,对物体 的特写等都赋予了影片不同的含义。这些特写镜头也帮助影片形成了一种视觉风 格。《中国内蒙古》宣传片不单单是记录和宣传图里河自然景光,更是期望通过 制作该宣传片,让观众感受到万物生命之美,感受到湿地系统对于生态、对于自 然、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创作《中国内蒙古》宣传片时,重点在拍摄 时充分运用了特写拍摄。本片通过对动植物的特写拍摄,增强整部《中国内蒙古》 宣传片的活力和活性,让整部作品“活”起来,使之在拍摄自然环境的同时,融 入更多具有生命力的形象,丰富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层次。另一方面在拍摄作 品时,对动植物进行特写拍摄如图 3-2 所示,将生命形象深入融入到影片中,不 仅可以突出动植物形象,加深观众印象,更是能够与整部宣传片拍摄主题相吻合, 突出湿地系统对生态、对生物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重 要意义
角度可以称为“Camera Angle”,“Lens Angle”,“Position Angle”。 摄影机从一定的角度记录场景或物体,角度能够非常有效地传达叙事信息和情感 态度。镜头角度大致分为平角度、仰角度和俯角度。平角镜头是拍摄者观察世界 最常用的镜头,它可以增加拍摄画面的稳定感,便于展开影片的叙事。并且平角 镜头不会有很强的镜头存在感,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在电影拍摄中常用于对主角 之外的角色介绍,这样不会显着过于突兀。仰角镜头,在充满戏剧性的影片中, 仰角度拍摄人物会给人压迫感、征服感等。此外仰角度还可以塑造电影中的人物 角色。在拍摄景色时仰角镜头会突出画面主体壮观、高大。俯角镜头是从高处俯 瞰画面主体,在电影拍摄中运用俯角度拍摄可以介绍人物背景相关信息,同时可以展示多个角色之间存在的关系。另外,俯视镜头使景物更加辽阔。
《中国内蒙古》宣传片在拍摄过程中,为将图里河湿地全景展现出来,多采 用广角特写如图 3-3 所示的拍摄手法,拉近观众与图里河湿地的距离,近距离拍 摄图里河的树木、河流、飞禽、走兽。通过两方面的切换给受众带来视觉的冲击。 一方面远摄全景镜头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展现图里河的全面,使得观众对其有一个 全面的视觉印象,远摄全角镜头在影片中占据主要地位。BBC 纪录片《地球脉动》 为了拍摄地球各地的壮观美景与奇特地貌,除了用传统的拍摄方式,摄制组还采 用了遥控摄像机,无人机,卫星潜艇等设备从不同角度拍摄地球。在《中国内蒙 古》影片中采用类似的航拍方式,从高空俯拍图里河,拍摄图里河的河流水脉、 万顷树林,从侧面航拍图里河,展现图里河的壮阔无垠、柔和美丽;另一方面从 广角镜头到特写镜头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和具体地展现图里河具体内容和 内涵,从全到细的转变,进一步加深观众对图里河的认知和感官。而在镜头转换 过程中,更是将远景和特写进行相互转换叠加,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更 加丰富和充分地展现图里河的自然风光。
免打扰定制服务,客户信息严密无忧
365天 x 8 小时 网站咨询,秒回
365天 x 24 小时 客户经理电话,不关机!
项目中客户任何损失,我司先行垫付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片子好看是必备前提,客户满意才是终极目的。